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22—2025年)》,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提升教学质量,建成省级“三教”改革示范校,特制定本指南。
一、申报条件
(一)申报对象为全省独立设置的中、高职院校;
(二)制定了校级“三教”改革实施办法;
(三)在本校“十四五”规划中列入深化“三教”改革相关内容,并明确提出“三教”改革目标及举措。
(四)近五年在以下5项成果中至少具备3项(5选3)。
-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 主持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创新教学团队)建设通过验收或获得省级职教名师;
- 教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奖项,或获得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及以上;
- 主持三门及以上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级及以上教材建设奖或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
二、建设任务
(一)教师改革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工作体制机制,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不断提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水平,建立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激励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推进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以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载体深化教师改革,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施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完善教师管理机制。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制度,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完善教师准入、职称评聘及绩效考核办法,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机制,落实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教师。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职业教育兼职教师特聘岗。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持续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对已实施教职工“员额制”管理的院校倾斜支持。
(二)教材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材支撑体系,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引领,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材中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教材铸魂育人启智增慧功能。
健全教材管理机制。完善教材管理制度,建立校级教材管理办法,突出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在教材编、审、用各环节加强政治把关,细化标准和程序,规定“凡编必审”“凡选必审”。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严格选用程序,对选用的教材要实施有效的评估与检查,全面把好教材选用关口,层层落实责任。
校企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聚焦产业高端、高端产业、产业新业态,吸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加入教材编写队伍,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的专长,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开发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建设,结合订单培养、学徒制等,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教材。建设一批编排方式科学、配套资源丰富、呈现形式灵活、信息技术应用适当的融媒体教材。
共建共享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在教材的开发、选用、监管、评价等方面,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教材资源中心资源,并向教材资源中心提供高质量的
教材和典型案例等。
(三)教法改革
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积极主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作用,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 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化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课堂革命”。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等生产服务一线,实现在“做中学、训中学、研中学、创中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工作过程中把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在解决工作难题中把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高质量课堂教学夯实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基础,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推行智慧教学。构建“自主、泛在、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VR等技术,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推广虚拟工厂、慕课、微课等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支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充分运用国家智慧教育等平台,通过数字化评价技术和手段,实现学生学习行为全数据采集分析,真实地测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构建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实现实时采集、及时反馈、适时干预,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三、提交材料及评审方式
(一)提交材料
1.申报书;
2.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三教”改革示范校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举措、预期成效、建设进度、经费预算、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建设任务书;
4.佐证材料(不超过200MB)。电子材料上传至贵州省职业教育项目管理平台,网址为https://guizhou.icve.com.cn/。
(二)评审方式
1.材料初审。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进行材料初审,原则上不多于当年立项数的150%进入现场评选阶段。
2.现场评选。现场评选由现场陈述、答辩两个环节组成。项目负责人作“三教改革示范校”建设汇报(8分钟);团队成员回答提问(3分钟)。校际互评由参评院校现场实名打分。
3.评分。材料初评40%、现场评审60%(其中专家评审50%、校际互评10%,参评院校现场实名打分)。
(三)建设周期
评选出来的省级“三教”改革示范校,建设周期定为两年(从下文立项之日起)。建设期满后,省教育厅将按照建设方案、建设任务书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由省教育厅统一公布验收结果。
附件:4-1:省级“三教”改革示范校申报书
4-2:省级“三教”改革示范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