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十一)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中的这段: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 、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模式,完善分层教学制、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建设一批与岗位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精品课程,建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个人理解如下:
“做中学”针对学生而言,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实践的重要性。“做中教”针对教师而言,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作为一位引导者,自身也要通过企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项目教学即PBL;
场景教学:相当于赵志群教授倡导的学习领域课程中的“情境教学”,有些不能成为学习项目的,可以作为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设计的、学习的“情形”和“环境”。对于学生来讲,学习情境是一个“学习与工作任务”,即“内容是工作的学习任务”,简称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它来源于生产或服务实践,能够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
主题教学(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主题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趋势。相比任务驱动,主题教学显得更生动,活泼,也更能体现出教师对课程认识的深度,知识的广度。
好的主题应当是和课程知识点紧密耦合的,主题完成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点的教学,同时也推动了主题的深入。
主题教学的内涵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指文本负载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包括包含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底蕴;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
主题式教学正是在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一时代背景提出的要求下被逐渐重视起来。
个人认为主题教学可与探究式学习、表演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岗位教学:可与实习教学、体验式学习结合起来理解
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
体验式学习: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职业体验中心就是一个例子。
“分层教学制、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这些都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教学”而设立的机制保障。只有通过这些体制改革,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提前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有能力者可读双专业或跨专业选修。如果达不到分层教学和走班制,“因材施教”就仅仅是一句口号。个人认为职业教育还有可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理想目标,但普通教育尤其是公立中小学如果达不到分层教学和走班制,还要强调所谓的“教育公平”和不分班统分配,其实是与“因材施教”和“个性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