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价树的教学诊改平台的研究和实现

职业教育信息化 admin 5年前 (2020-03-22) 135次浏览 1个评论

一、 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和推动下,教学诊改工作在部分高职中职学校试点运行和复核,第一批试点学校基本完成复核工作,这项工作对职业院校的质量建设和内涵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学校能够从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高度重新审视和定位质量工作,质量工作趋于常态化。在学校实施诊改和准备复核的过程中,从学校的管理者和职能部门的视角会遇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如何结合诊改参考项目设置学校自己的评价标准体系?
虽然教育部和各个省市都提供了诊改参考项目体系,如:教育部发布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上海市教委和江苏省教育厅将中职校诊改参考项目体系分别归纳为110个和260个诊断点。诊改参考项目体系既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对诊改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明确了诊改指标体系要求,如何建立既符合上级要求、又结合学校实际的诊改项目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指标体系是所有学校在诊改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如何厘清不同诊改层次之间的关系?
教育部要求诊改覆盖学校、专业、学生、教师和课程五个层次,但从逻辑上看,这五个层次难以简单分离:学校和专业是根据学校结构设置的诊改层级,但从整改内容上看又是包含多个分项的综合项目;课程的诊改内容包含了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等,涉及到教师、学生等多种因素,其归口管理可以分解到二级学院/系部/教学部、教研室(组)层次;教师可分为学校、二级学院/系部/教学部、教研室(组)、课程组等层次,学生可以分为学校、二级学院/系部/教学部、专业、班级等层次,等等。显然,诊改的五个层次具有复杂的关系,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按教育评价原理,诊改的五个层次属于不同类型教育评价对象,教育评价对象分为四类:人员(personnel)、机构(institution)、材料(material)与方案(program),学校和专业属于机构、教师和学生属于人员、课程属于方案,显然,不同类型的评价对象具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方法手段,因此,不能简单地处理五个层次的关系。
如何借助信息化系统使诊改工作落地?
正是因为存在设置诊改项目体系、标准体系和划分诊改层次上的复杂性,导致诊改所依据的采集信息具有较大的数据量和复杂的逻辑关系,迫切需要信息化系统支持,即:利用诊改平台存储采集信息、并辅助实施评价,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如何设计和开发诊改平台、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诊改过程?
二、评价树的内涵和特征
1.评价树
评价树由诊改的指标体系转化而来,诊改指标体系(亦称标准体系)来源于诊改内容,具有层次性结构,在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诊改参考项目表中,用诊改项目、诊改要素和诊断点体现诊改内容,也体现为层次化的诊改指标体系,结构类似于树,借助于数据结构中树的概念和软件程序中对树类(Tree)的支持,将诊改指标体系用树来表示,这就是评价树。
2.评价树的特征
评价树的基本单元是结点(Node),每个结点代表一个指标项,最底层的、没有子结点的结点为叶节点,具有子节点的结点为父结点。利用软件的面向对象技术,可以为每个结点设置丰富的方法和属性,实现基于结点的丰富的处理功能。
综合性:通过设置每个结点的方法和属性描述该指标项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处理操作功能;
聚合性:利用父结点与其所属子结点的从属关系,将子结点的参数汇总到父结点,实现指标体系中底层数据到上一层数据的聚合;
叶结点与父结点差异性:叶结点指标项的评价活动需要原始采集信息的支撑,父结点指标项评价活动只需要继承和处理其子结点的数据,而不需要重复处理原始的采集信息。利用这种特征,只有叶结点指标项需要处理底层采集信息,而父叶结点只需要聚合子结点信息,这种特征使诊改过程和软件开发过程得到简化。
可配置性:树是软件中的类,方便配置。
三、以评价树为为基础的诊改平台结构
1.评价树是诊改内容和目标、标准的载体
学校在设置诊改项目内容时,首先要参考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诊改项目参考表,在此参考表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生成学校自己的项目表,在确定诊改内容的同时,也确定诊改指标体系,并用评价树来描述。
2.评价树可配置性提高了诊改平台的适应性
评价树的可配置性使得学校用户可以借助软件灵活、方便地配置诊改项目内容,而不是只能执行固定不变的诊改项目内容,这对于复杂的诊改工作而言十分重要,既允许学校自主设置诊改内容,也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对诊改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特别是对于增删项目而言,只需要增加或删除一个结点就能解决问题。
3.评价树从结构上解决了诊改指标的层次性问题
诊改内容和指标体系的层次性问题是诊改中的难点问题,其原因和表现已经进行了初步分析。在许多高职、中职学校的诊改过程中,普遍希望将二级教学单位(二级学院/系部/教学部/专业部)作为一个诊改层次,其原因在于:二级教学单位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层次,专业层次的诊改工作要由二级教学部门负责落实;高职正在重点抓专业群建设,专业群诊改可以理解为若干专业的聚合,与二级教学单位诊改有类似之处,为此,需要设置学校、专业群/二级教学部门、专业三个层次的评价树。对一个诊改项目体系而言,不同层次评价树所需的诊改内容和采集信息不同:
第一、学校层次:学校层次评价树要包含诊全部诊改项目内容,所有职能部门的采集信息和各个方面全校范围的采集信息都是学校级诊改的依据,全校只有一个校级评价树。
第二、专业层次:专业层次评价树要包含专业所属的诊改项目内容,即使与校级指标项名称相同,但所依据采集信息也有所差别,比如校企合作评价,校级层面偏重于计划、重大的合作项目和整体的数据统计,而专业级更注重具体的实施过程、合作方式等操作层面的信息。专业级的评价树数量上与学校现有专业数量相同。
第三、二级学院/系部/教学部/专业群层次:从学校现有内部结构看,二级学院/系部/教学部/专业群都是若干专业的集合,许多专业层次的教学和建设工作是由二级教学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设置了跨院系的专业群,江苏省的高职人才培养状态数据专门增加专业群相关数据表。
以上海某中职校诊改平台为例,该平台以上海市诊改项目参考表为基础,建立的三个层次评价树,各个评价树包含的诊断点统计如表1。


4.评价树与采集信息的关联
在诊改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各指标项的标准尺度与采集信息进行对照以辅助评价,评价树解决了指标项设置问题,但如何将时工作过程中采集的信息与指标项结点关联呢?经过不懈努力和不断完善,诊改平台已经能够支持采集五种信息:人才培养状态数据表、自定义表、校内其他业务系统数据、问卷调查数据和过程活动数据,并通过为采集信息设置层次属性(学校、专业群/二级学院/教学部/系部、专业)和“工作内容类别”属性等实现采集信息与叶结点所代表的诊改指标项的关联,只有叶结点需要与采集信息关联,父结点的评价结论由子结点对应指标项的评价结论聚合生成。
参考文献:
[1]张洪斌,侍大明,邹旻.基于事实的教学诊改解决方案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8(1):6-9:
[2]杨向东.教育测量在教育评价中的角色.2007,全球教育展望[J],2007,11(11):15-25
[3]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2018.9

喜欢 (1)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嗨,这是一条评论。 要开始审核、编辑及删除评论,请访问仪表盘的“评论”页面。 评论者头像来自Gravatar